浅谈后缀数组算法

2020-06-28

算法

后缀数组(suffix array)是一个通过对字符串的所有后缀经过排序后得到的数组。 后缀数组同时也是后缀树的一个替代品,它比后缀树更好写,所以OIers通常会使用后缀数组,而非后缀树。

参考资料(转侵删):

xminh的blog
后缀数组-Wikipedia
国家集训队2009论文
基数排序-百度百科
《算法竞赛入门经典》刘汝佳

前言

最近看到了一些将后缀数组的文章,看上去写的不错,便对后缀数组这个算法心生兴趣,学了之后发现,他写起代码来还是对萌新有一些难度的(比如说我),所以我想把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记录下来,以免大家也在此环节纠缠不清。嫌我啰嗦的就挑代码看吧。

一些约定&介绍

所谓后缀数组,数组大家都知道,那啥是后缀嘞?

一个字符串S,它里面有很多个子串,所谓子串,也就是字符串以任意字符为开头,再在它后面的任意一个字符结尾的字符串。之后以str[i,j](i<=j)来表示从S[i]~S[j]的字符串。

后缀,则是子串里面特殊的一种,如果它的长度为n,下标以0位开头,那么j=n-1。z之后以suf(i)表示以i为开头的后缀

后缀数组(sa[]),就是处理这些后缀的排名。也就是说,如果把一个字符串里的所有后缀全都取出来(共n个),再让他们以字典序排列,我们可以通过后缀数组来清楚地看到排第一、第二、第三……的后缀是从几开头的。

后缀数组,通常还会带有一个“附加产品”——名次数组(rk[]),这个数组,可以让人知道从i开头的后缀,在所有后缀中能排第几。

如图:

![](https://cdn.luogu.com.cn/upload/image_hosting/838huxxs.png)
*简单来说,`sa[]`记录的是 **“排第几的是谁”**,而`rk[]`记录的是 **“它排第几”**。*

同时,我们还能发现一个性质:sa[rk[i]] = rk[sa[i]] = i

理解了后缀数组到底是什么之后,我们就可以学习后缀数组的求法。

实现一个后缀数组

怎么求后缀数组,可以说是本文最主要,最重要的部分。我们有很多种求法。

O(n2logn) 做法

非常简单,就是最暴力的做法:把每个后缀当一个字符串,再将其扔进sort()里完事。sort()的复杂度是 O(nlogn) ,再加上字符串大小比较的 O(n) 总共就是 O(n2logn) 。这么暴力的东西谁都会写,当然也比正解要慢了许多。

O(nlogn) 做法

一共有两种著名的求后缀数组的算法,我们先讲简单易学好理解的倍增算法。

倍增算法

好学归好学,关键难理解

刚才字符串暴力排序的复杂度之所以高,那是因为他直接横向地比较了每个字符串的大小,这样根本没有优化的空间和方法。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,纵向比较呢?

![](https://cdn.luogu.com.cn/upload/image_hosting/myq8g4q8.png)
有人要说:这样做不是跟刚才一样吗?

但是其实不是,首先,我们抛弃了 O(n) 的排序比较,有更大的优化空间。第二,人是活的,我们可以将其稍加调整,不对其字符进行比较,而使用其字符所在的排名进行比较。如图:

![](https://cdn.luogu.com.cn/upload/image_hosting/qnya82mq.png)
每个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已经比较完毕,根据字典序比较的原则,接下来就应该比较第二个字符。当然,比较第二个字符的前提是第一个字符也要按照字典序排列。也就是说,我们形成了一个**双关键字**的排序。
![](https://cdn.luogu.com.cn/upload/image_hosting/1arqmdxz.png)
那接下来呢?比较第三个字符吗?并不是。倍增算法就体现在这里。我们会发现,其实应该将它们两两合并,变成4个关键字仍然不影响排序。但是,我们上一步已经两两合并了,也就是说,4个关键字,实质上只要管2个关键字,这就是*倍增*。接下来倍增为8,依然如此。
![](https://cdn.luogu.com.cn/upload/image_hosting/5vjgnace.png)
**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倍增呢?**

要知道,如果像奥尔加团长一样不停下来的话,就会TLE,所以,当倍增数 >n 的时候,就可以停了。(因为所有第二关键字都是0)并且,如图所示,如果sa[]数组没有任何数字是相同的话,也可以提前停止。(因为第一关键字不出现相等的情况)。

不过,排序是O(nlogn) 的,倍增一共O(logn) 次,咋就O(nlogn) 呐?

要知道,字符的排序,有一个特性:最大值较小。因为字符数量有限,考虑所有数字和字母,最大的’z’也不过一百多。再加上特殊的双关键字排序,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快排,而改用基数排序

基数排序

基数排序就是把数据统统扔进桶里面的排序(
在执行基数排序的时候,我们要建一个数组,这个数组的没一个元素,就是所谓的“桶”。

例 : 排序(1,2),(3,2),(1,3),第一个数为第一关键字,第二个数为第一关键字。

  1. 我们先按照第二关键字,一个一个把数据扔进桶里。桶1桶2桶3无(1,2),(3,2)``(1,3)
  2. 将桶里面的东西全抽出来,不改变在桶内的数据,然后再按第一关键字扔进桶里。桶1桶2桶3(1,2),(1,3)(3,2)

再将其抽出来后,就是一个排完序的数组啦~

这样排序的正确性在于:我们第一次排完序之后,实际上就已经保证了同一第一关键字,第二关键字的相对顺序正确。这样,我们只要保持原来相对顺序不变,只管第一关键字排序就行了。这也是第一次排序是按照第二关键字的原因。

那么,我们先看一下基数排序的代码(单关键字,双关键字本质上就是做它两遍):

<pre class="EnlighterJSRAW" data-enlighter-group="" data-enlighter-highlight="" data-enlighter-language="cpp" data-enlighter-linenumbers="" data-enlighter-lineoffset="" data-enlighter-theme="" data-enlighter-title="">    //b数组:桶
    for(int i = 0;i<n;i++)b[s[i]]++;
    //++表示将一个数据放入桶
    for(int i = 1;i<=m;i++)b[i]+=b[i-1];
    //通过求前缀和的方法,将每一个桶内的东西排上名次
    for(int i = n-1;i>=0;i--)sa[--b[s[i]]]=i;
    //由于我们求得是sa[],所以b[s[i]]表示排名(刚才已经前缀和过了)而--的原因是为了消除并列的情况,i表示此后缀的标号。

不难发现,使用基数排序后,排序的复杂度达到了O(n) 。再加上倍增所用的 O(logn) ,总复杂度就是 O(nlogn) 。

思路都讲完了,接下来就上代码了。理解了思路不一定写的出代码,因为代码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。

首先,是初始化的代码。初始化先使用基数排序,直接求出倍增之前的sa[]数组,顺便还能初始化一下x[]数组:

<pre class="EnlighterJSRAW" data-enlighter-group="" data-enlighter-highlight="" data-enlighter-language="cpp" data-enlighter-linenumbers="" data-enlighter-lineoffset="" data-enlighter-theme="" data-enlighter-title="">    /*初始化阶段:基数排序*/
    //m是桶的上限,也就是ascii码中最大的编号
    for(int i = 0;i<n;i++)b[x[i]=s[i]]++;
    for(int i = 1;i<=m;i++)b[i]+=b[i-1];
    for(int i = n-1;i>=0;i--)sa[--b[x[i]]]=i;

接下来就到了倍增的环节。大家可能认为,每一次倍增就要进行基数排序两次(双关键字),其实不然。我们对第二关键字的排序结果是可以直接通过在初始化时的sa[]数组直接算出的:

<pre class="EnlighterJSRAW" data-enlighter-group="" data-enlighter-highlight="" data-enlighter-language="cpp" data-enlighter-linenumbers="" data-enlighter-lineoffset="" data-enlighter-theme="" data-enlighter-title="">    for(int k = 1;k<=n;k*=2){//倍增的开头,k就是长度
        num = 0;
        //y[i]:记录第二关键字排序之后排第i位的对应x[]数组的下标是谁(有点拗口)
        for(int i = n-k;i<n;i++)y[num++] = i;
        //通过前几幅图的观察得知,数组中后k个数的y值都是0,肯定最小,所以排名肯定最高
        for(int i = 0;i<n;i++)if(sa[i]>=k)y[num++] = sa[i]-k;
        //sa[i]<k的,不可能成为一个第二关键词。在之后-k,是因为对应x[]数组

接下来,对第一关键字的基数排序:

<pre class="EnlighterJSRAW" data-enlighter-group="" data-enlighter-highlight="" data-enlighter-language="cpp" data-enlighter-linenumbers="" data-enlighter-lineoffset="" data-enlighter-theme="" data-enlighter-title="">    for(int i = 0;i<=m;i++)b[i] = 0;
    //初始化
    for(int i = 0;i<n;i++)b[x[y[i]]]++;
    //因为y[]指向的是x[]下标,它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次基数排序时x的下标,整个基数排序的过程相当于把i换成了y[i]
    for(int i = 1;i<=m;i++)b[i]+=b[i-1];
    for(int i = n-1;i>=0;i--)sa[--b[x[y[i]]]]=y[i],y[i]=0;
    //y[i]=0可以顺便对y[]进行初始化

那么是不是排完一遍序,倍增的一个循环就结束了呢?当然不是。因为我们并没有更新x[]的值(y[]的值已经提前求出),所以,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更新完的sa[]来更新x[]数组:

<pre class="EnlighterJSRAW" data-enlighter-group="" data-enlighter-highlight="" data-enlighter-language="cpp" data-enlighter-linenumbers="" data-enlighter-lineoffset="" data-enlighter-theme="" data-enlighter-title="">    swap(x,y);//这里看似是交换,其实是利用已经初始化的y[]来建一个原有x[]的副本
    num = 0;//归零
    x[sa[0]] = 0;//排第一的人的排名是第一(废话)
    for(int i = 1;i<n;i++)x[sa[i]] = (y[sa[i]]==y[sa[i-1]]&&y[sa[i]+k]==y[sa[i-1]+k])?num:++num;
    //上面的for:如果他们的第一关键字和第二关键字都和上一名相同,他们本质上是同一排名。如果不相同,那么排名++
    if(num==n)break;//num=n代表整个x数组内没有一个相同的排名,说明倍增可以停止了
    m=num;//同时,整个数组的最大值就是num,不可能有更大的桶存在

好的!这就是求后缀数组的全部代码!接着,带上你的完整代码,去AC P3809吧!(注意数组范围,注意卡常)

<pre class="EnlighterJSRAW" data-enlighter-group="" data-enlighter-highlight="" data-enlighter-language="cpp" data-enlighter-linenumbers="" data-enlighter-lineoffset="" data-enlighter-theme="" data-enlighter-title="">#include<cstdio>
#include<cstring>
#include<algorithm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n,m;
char s[10001000];
//在定义数组的时候,有一个小细节,这里的y[]必须开两倍大小
int b[7501000],x[7501000],y[7501000],sa[7501000];

void SA(){
    int num;
    for(int i = 0;i<n;i++)b[x[i]=s[i]]++;
    for(int i = 1;i<=m;i++)b[i]+=b[i-1];
    for(int i = n-1;i>=0;i--)sa[--b[x[i]]]=i;

    for(int k = 1;k<n;k*=2){
        num = 0;
        for(int i = n-k;i<n;i++)y[num++] = i;
        for(int i = 0;i<n;i++)if(sa[i]>=k)y[num++] = sa[i]-k;
        for(int i = 0;i<=m;i++)b[i] = 0;
        for(int i = 0;i<n;i++)b[x[y[i]]]++;
        for(int i = 1;i<=m;i++)b[i]+=b[i-1];
        for(int i = n-1;i>=0;i--)sa[--b[x[y[i]]]]=y[i],y[i]=0;
        swap(x,y);
        num = 0;
        x[sa[0]] = 0;
        for(int i = 1;i<n;i++)x[sa[i]] = (y[sa[i]]==y[sa[i-1]]&&y[sa[i]+k]==y[sa[i-1]+k])?num:++num;
        if(num==n)break;
        m=num;
    }
    return;
}

int main(){
    gets(s);
    n = strlen(s);
    m = 128;
    SA();
    for(int i = 0;i<n-1;i++){
        printf("%d ",sa[i]+1);
    }
    printf("%d\n",sa[n-1]+1);
    return 0;
}

除了倍增算法,还有一种奇特的DC3算法,写起来很复杂,也快不了多少,个人认为OIer只要学倍增算法就够了。

后缀数组的应用

既然我们已经生成了后缀数组,那么它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呢?它可以用来做哪些题目呢?

LCP

所谓LCP,就是Longest Common Prefix,最长公共前缀。话说叫LC的怎么那么多:LCT,LCA,LCM,LCP…比如说:字符串abbaaabaab的lcp就是2.因为他们的前两个字符相同。之后的LCP(i,j) 函数中的i与j,表示的是它们在后缀数组sa[]中的的下标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刚才要求后缀数组的原因。

通过求sa[],我们可以求出它们两两之间的LCP,从而解决各种问题。那么这个LCP该如何求呢?

对此,我们可以证明几个小定理。(不需要可以跳过):

显然的

LCP交换律:LCP(i,j)=LCP(j,i)
自己跟自己的lcp: LCP(i,i)=len(i)=nsai+1

通过上述两条,我们继续推出:

(篇幅有限,对两条定理感兴趣的可以去xminh的blog阅读)

LCP Lemma

LCP(i,k)=min(LCP(i,j),LCP(j,k))(ijk)
这个可以很容易的用图示感性理解:

LCP Theorem

LCP(i,k)=min(LCP(j,j−1)) ( 1<ijkn )

求出LCP的方法

知道了LCP Lemma和LCP Theorem了之后,其实是远远不够的。因为我们还是不知道求LCP的方法。如果使用暴力的话,那么求出所有lcp也需要 O(n3) ,这比求SA数组还要慢得多。所以不能这样,对此可以进行一些优化。

我们求LCP,其实并不需要求一个二位数组,而是使用一个数组height[],来表示在sa[]中,相邻两个后缀的LCP。同时再建一个数组h[]作为辅助,h[i] = height[rk[i]] (写代码时并不需要建立h[])。通过建这个数组,我们可以推一个最为重要的定理:hihi−1​−1 。这个就有必要证明一下了。

我们在sa[]数组里面找一个后缀,设它在原字符串的下标为i-1。在sa[]中的前面一个后缀,它在原字符串的下标为k。现在,把它们两个后缀的首字母都砍掉,它们就变成了ik+1

![](https://cdn.luogu.com.cn/upload/image_hosting/g4aqb00f.png)
这张图我们也可以看出,当两者的首字母相同时,删除首字母后排名先后肯定也是不变的。而且,它们的LCP长度为`h[i-1]-1`。而根据LCP Theorem,我们可以知道,这个LCP长度是这个区间中最小的,因此 *h**i*​≥*h**i*−1​−1

那么当两者首字母不同呢?那就更简单了,首字母不同,它们的LCP一定是0,不可能有比他更小的了。综上所述,hihi−1​−1 。

应用这个定理,可以排除很多情况,直接将复杂度降到 O(n) 。

接下来就是代码的实现问题了,直接上代码吧!

<pre class="EnlighterJSRAW" data-enlighter-group="" data-enlighter-highlight="" data-enlighter-language="cpp" data-enlighter-linenumbers="" data-enlighter-lineoffset="" data-enlighter-theme="" data-enlighter-title="">void height(){
    int k=0;//k可以看做当前的h[i-1]
    for (int i=0;i<n;++i) rk[sa[i]]=i;//这个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到过
    for (int i=0;i<n;++i)  
    {
        if (rk[i]==0) continue;//height[0]肯定为0
        if (k) k--;//h[i] >= h[i-1]-1,所以直接从h[i-1]-1开始枚举
        int j=sa[rk[i]-1];//j是i相邻的一个后缀,求height
        while (j+k<=n && i+k<=n && s[i+k]==s[j+k]) k++;//枚举它们的LCP
        ht[rk[i]]=k;//k就是LCP的值
    }
}

我们求出了height数组!那么如何利用height,来求LCP呢?

根据LCP Theorem,我们知道,这可以转化为一个RMQ问题,使用st表(Sparse-Table,稀疏表)来解决这个问题。感兴趣的可以移步关于st表的博客。

例题

学会了如何写一个后缀数组以及LCP之后,我们就可以利用它们做几道题了。

P2408 不同子串个数

给你一个长为N的字符串,求不同的子串的个数。

这道可以说是一道SA最简单的裸题了。算法标签里面没标sa一般我们找不同子串,都是按照长度枚举之后暴力去重。但是我们运用后缀数组,就可以实现 O(n)O(n) 去重。

具体是这样的:我们知道,对于每一个后缀,它都能产生自身长度个前缀。而所有后缀的所有前缀,其实就是这个字符串的所有子串。然后怎么去重呢?这就要使用height[]数组了。我们知道,相邻两个后缀的LCP大小,其实就是这两个后缀的子串中,有几个是重复的。因此我们只要把所有子串的个数,减去height[]数组的每一项,就可以了。

而且,所有子串的个数,我们还可以使用公式 Ti=2n(n+1)​ 来O(1) 求得,那就更方便了!

核心代码如下:

<pre class="EnlighterJSRAW" data-enlighter-group="" data-enlighter-highlight="" data-enlighter-language="cpp" data-enlighter-linenumbers="" data-enlighter-lineoffset="" data-enlighter-theme="" data-enlighter-title="">/*抄是过不了的,要看清本题数据范围*/
long long ans=n*(n+1)/2;
    for(long long i = 0;i<n;i++){
        ans-=ht[i];
    }
    cout<<ans<<endl;

UVA11107Life Forms

给n个字符串,求长度最大字符串,要求在超过一半的字符串中出现。

这道题有很多的解法,先介绍一下在蓝书里面的后缀数组解法。

首先把所有字符串拼起来。将这个大字符串求后缀数组和height[]。然后,我们可以进行二分答案来判定这个“长度最大字符串”的长度l。每当碰到一个height[]中的元素小于这个所判定的长度,就给它分段。如图所示。

![](https://cdn.luogu.com.cn/upload/image_hosting/7ajzp9nc.png)
(绿色横线表示分段)

如果说都一段中,有超过n/2个原串,那么说明这个长度l是合法的。

但是万一有两个不同原串拼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串导致lcp错误怎么办?没有关系。我们可以在每两个原串中,放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字符,这样子就能使两个不同原串强制分段,lcp=0.比如说有3个串:abcd,acbd,cdba,我们这样子拼起来:abcd-acbd_cdbaJ(最后一个字符也要加)。

结语

好了,这就是关于后缀数组的全部内容了,可以在评论区留言。后缀数组的功能远不止这些,我也只是挑了2道较易理解的题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~祝大家在OI之路上顺利,各个吊打我!/cy

 
阅读